核地故事|雪域高原上的奋斗
来源: 日期:2022年05月31日 点击 :01.抉择
2014年,集团公司战略性决定进军西藏开发地热资源,地研院承担了找地热资源的重任。成立队伍时,组织征求我的意见,“愿不愿意去”,我也没有更多的犹豫就同意了。说老实话,这意味着我将放弃从事十多年的基础研究,到市场开发的一个新领域之中,对我来说不确定性太多太多。也是这一次谈话成了我职业的分水岭,投身科研与市场身份的转变也就在一瞬间。
最开始的几年里,我们没日没夜地写规划、做计划、出方案,投入很大、收获寥寥。直到2017年,第一场“硬仗”打响了,兄弟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进藏当晚,“高反”就把我们几个按在了氧气瓶上,给了一个“下马威”。短暂休整后,我们带着成熟的勘查技术直奔工区,迅速组织力量实施了地热调查“三板斧”——构造填图、物探扫面、水化学分析,圈定了热储层有利地段,满怀信心地进入钻孔查证工作。第一钻,没有。第二钻,还没有。第三钻,还是没有。大家伙儿也犹如酷霜打过的刺儿菜——低着脑袋耸拉眼。 “你们行不行?”的质疑声也接踵而至,谁心里都不是个滋味儿。这个“迈城”简直比关老爷走过的麦城还难受!
不抛弃、不放弃,也许是我们这代人的底线。一次次研讨会,一个个失眠夜,市场部和甲方细心的沟通取得了进展,技术部也拿出了全新的工作方案。但这一次,谷露只给了我们一次机会:一口井,600米。(作者:郝伟林)
02.被铭记的夜晚
“呜——!”一声长笛惊醒了在屋子里酣睡的所有人。
有情况?!我连忙从床上跳起来,披上衣服下地就出门了。
这一刻发生在2020年10月8日的凌晨。
谷露,海拔4708米,位于藏北那曲镇的南侧,空气中的含氧量是北京的四成。十月里的天,早已是雨雪交加,时不时还劈头盖脸地浇上一阵雹子。因为地处垭口,半夜里寒风呼啸而来,吹得一切瑟瑟发抖、冷冷冰冰。但在这一刻,所有的栖风宿雨、晨兴夜寐,都付出有果、得偿所愿,我们找到矿了!
还记得那时,我快步走上了机台,大家也跟了上来。机长说,“刚把循环打开了,现在稳定了”,接着小心翼翼地说,“可能打到东西了,还不小。”我看着井口的溢流和热气,蜷缩着的心立马上下翻滚,整个人血脉偾张、激动不已。“快给万所打电话呀!”人群中传来一句吼声,我才回过神来,拨通了电话,“万所,见矿了”。他也沸腾起来,“快放喷测试一下,注意安全”。慢慢地,时间已接近凌晨三点。“温度170度,压力值很好”。那一刻,成功的喜悦洋溢在每一张脸上,多年来内心积压的情绪奔涌而出,在场四十好几的男人,笑着、笑着就哭了。虽说是甲乙双方,实则是命运共同体,在这个不眠夜里,我们是最幸福的人!(作者:吴儒杰)
03.新的征程
2022年,西藏地热勘查又迎来的新的挑战!一年内要实现20MW地热电站的能源保障,每个人的眼神是坚定的、心里是敲着鼓的。因为经费有限,这就要求地热钻井的勘查成功率至少要超过50%,甚至要达到70%,而国内外地热勘查成井率的平均水平仅仅只是30%。这对我们有很大的考验。不仅如此,“以灌定采”是地热开发的基本前提,这就还要求在一年内完成回灌井的设计,至少达到每小时1000立方米回灌量的要求,以保障地热电站最大产能地运行。
然而,无论是在书山笔海的办公室里,还在海拔4700m的雪域高原上,我们都在潜心励志地去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争分夺秒地去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看着谷露这块“福地”,一座国内规模最大、海拔最高的高温地热电站将拔地而起,那种自豪感无以言表。在服务集团、铀业战略布局的大道上,地研院人就从没有退缩过,我们地热人永不言弃、坚毅顽强。(作者:张松)
来源:地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