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中国核工业报专版刊登宣传文章:五十五载铸辉煌 肩鸿任巨再起航

来源: 日期:2014年03月15日 点击 :
五十五载铸辉煌  肩鸿任巨再起航
1959年,正值国家发展原子能事业急需铀资源、全国铀矿地质勘查事业大发展的时期。为了加强铀矿勘查工作的力度和加快原子能工业的发展速度,在三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第三研究所。1988年,北京第三研究所更名为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地研院)。
上世纪60年代创业初期,核地研院的科技人员与勘查生产单位密切配合,提出并发展了我国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四大工业铀矿类型,及时总结了其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及找矿指南,在铀矿勘查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突破铀资源,为保障我国原子能事业对铀的需求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进入70年代,核地研院科研工作由点及面,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综合研究,由单一矿种到多矿种研究,由国内研究到国外合作交流,科研队伍日益壮大,科研条件日趋完善。
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核工业实行“坚持改革,保军转民,以核为主,多种经营”的工作方针。核地研院从单一科研型向科研与多种经营军民融合型转变,研究领域得以拓展。
90年代,核地研院逐渐形成了以铀矿地质、遥感和核废物地质处置三大学科为主,物化探与分析测试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全面发展的科研新格局。
1999年,核工业进入改革发展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核地研院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改革发展,实现了科研和产业的双重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核工业实现了企业集团的战略转型。核地研院提出了“以铀为主、综合发展,优化组合、确保重点,加强管理、突出效益”的工作方针,逐步形成“一院两制三体系”的发展格局。铀矿地质开创了“小核心,大协作”和“研、产、学”相结合的地质科研新格局,推动了深部和新区铀资源的突破;新建的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为重要的科研平台,在核工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把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研究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从“十一五”开始,我国核工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核地研院紧紧围绕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地矿事业部改革发展总思路,始终坚持“核地报国,强院兴核”的宗旨,充分发扬“敬业奉献、创新超越”的精神,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科技成果显著、人才队伍壮大、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再创佳绩,实现了核地研院又好又快发展,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为新时期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55年来,在国家及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核地研院的干部职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求索,取得了辉煌业绩,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核地研院目前已成为一家以铀矿地质、遥感技术和应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和分析测试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多学科综合性科研单位,现拥有8个地勘甲级资质和全国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证书,是全国核地质科学研究中心,也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55年来,核地研院锐意进取、创新超越,坚持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并举,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000余项,在铀成矿理论、勘查技术方法、成矿预测和资源突破、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及分析测试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性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530余项,使我国核地质科技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55年来,核地研院以人为本,建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科技骨干队伍。建院以来,先后有50余人次分别获得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中核集团“111”人才、“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部级中青年专家等荣誉和奖励。
核地研院经过改革调整,形成了以地矿技术服务、矿权勘查开发和环境影响评价为主要业务的技术经济;以防水堵漏材料和仪器销售为主要业务的产品经济和物业管理为主要业务的城市经济三大经济发展平台,多种经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核地研院自1978年批准为对外开放单位以来,坚持对外开放,与3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建立了广泛交流与合作,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原子能机构与国际原子能机构铀矿资源勘查技术联合中心、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联合中心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网络实验室。核地研院坚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派遣了大量专家、科研人员出国考察、进修、交流,也接待了大批国外专家、学者来院工作、参观、培训和交流。同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近些年来为我国海外铀资源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了科技人员的眼界,提高了核地研院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了我国核地质事业的蓬勃发展。
过去的辉煌永驻史册,新的希望寄予未来。新的时代赋予核地研院新的历史使命,未来任重道远。核地研院将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面学习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和院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继续发扬“敬业奉献、创新超越”的精神,抓住国民经济和核工业发展大局,坚持研产学结合,创新核地科技,转化成果应用,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以国际化的视野对标国际一流院所,以机制创新激发发展活力,以更加规范科学的管理和更强的经济实力提高控制力,以大项目出大成果、大人才和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在行业和社会中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核地研院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持续发展。
回顾55年光辉历程,核地研院人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今后将始终牢记党的使命、国家责任,在上级的领导和支持下,为打造一流团队、一流技术、一流业绩的一流研究院而努力奋斗,为推动中核集团公司及地矿事业部产业发展,为实现中核梦助推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镇院之宝-核地研院珍藏的中国第一块铀矿石
核地研院科研实验楼
李子颖院长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能源和资源部比尔•博伊德部长签署合作协议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博士一行考察核地研院
中国铀矿第一科学深钻成果发布媒体见面会
中非合作项目
地质矿产研究所——岩矿鉴定实验室
环境工程研究所——缓冲材料热-水-力-化学耦合性能大型实验台架
遥感技术应用研究所——机上数据采集
北京核地环境评价中心——海洋本底调查-海水采样
分析测试研究所——MAT253型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仪
物化探研究所——野外现场电磁测量
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刊物
北京核地科技发展中心——环境氡测量仪产品
北京中核北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防水堵漏产品
核地研院职工之家活动

友情链接 LINKS

核站点 政府站点 央企站点 媒体网站 生活信息服务
版权所有: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200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ipv6 ready 地址:北京安外小关东里10号 邮编:100029 电话:86-010-64914829 邮箱:HD9818@briug.cn